胡部长讲话提纲
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在省市委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先后召开协调会、调度会、推进会、现场会25次,下乡督导40余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13个乡镇(开发区)以下寨乡实践所为样板,全部完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以夹河滩、青龙河村、柳河北山为样板,每个乡镇(开发区)初步打造了3个示范试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作用,在县城、乡镇、农村组织开展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1号文件宣传、林果技术培训、诚信普法宣传、下乡义诊、文化惠民演出、家风家训讲座、免费理发、防火宣传、文明祭祀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惠及群众数万人,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通过不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显著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或肤浅,绝大多数乡镇和单位只注重形式上的打造,面上的推动,不能深入的宣传发动,了解群众需求不精准,造成无法开展有效的志愿服务,和群众之间还是“两张皮”,村一级更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上热下冷”,总是嘴上说的明白,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更是无从谈起。
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通过各个层面的志愿服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生态文明思想、扶贫思想等,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形式,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温暖和关心送达群众的心坎里。因而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的应景行为;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为民惠民的工程,不是一项强加于人的任务;它是一个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不是做秀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践行党的宗旨,不是一张张上墙的口号和制度。
各乡镇(开发区)要以夹河滩、郑庄村、柳河北山为标准,结合各自村情特点,每个乡镇(开发区)必须打造至少2个样板村、精品村,利用整合好村民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幸福院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从人居环境、氛围营造、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等方面全面打造展示,真正做到“可看可学、能复制”。县直各单位也要着力打造各自阵地,志愿服务制度、计划、队伍要上墙展示。党员组织生活馆、文化馆小剧场、县委党校、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资源要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标识、相关制度上墙,结合各自职能特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一、扎扎实实摸准群众需求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重点就在哪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使工作的内容、开展的活动与本地实际、百姓需求紧紧对接,要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回应群众需要。为此,摸准摸实群众需求至关重要,是开展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提。要通过认真调研特别是建立常态化民意收集机制,掌握群众需求情况。这是重要前提。如果对不上老百姓的口味和喜好,我们 倾注再大精力、投入再多资源,也很可能表面上热热闹闹,老百姓却不捧场、不买账。之前在各类会议上也一再就摸准上报各试点村的群众需求提过要求,各乡镇报上来的普遍是共性的趋多,诸如义诊、培训之类的共性需求,不是说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村情特点以及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需求,选出一项最能打动人心的志愿服务项目需求,如安徽昶方村的4:30课堂,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山东胶州刘家村的午餐计划,针对留守老人的实际问题。为此,县委再次提出要求,三日内必须把通过两委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群众需求上报文明办,乡村两级书记签字,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如各类农业技术需求、公共文化需求等等,或是跟扶贫相结合,弱势群体的脱贫就业、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等等,然后将群众需求设计成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中心、所、站将志愿服务项目利用龙城志愿云平台,及时对外发布,由各志愿服务分队认领帮扶,开展活动,实现需求和志愿服务精准对接,让群众在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中感受到党的声音、党的温暖、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二、扎扎实实开展志愿服务
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做好活动项目转化,增强活动项目的吸引力,积极引导群众乐于参与其中,便于参与其中,共同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品牌。要紧紧对接百姓需求,让所有活动深入到老百姓的身边,做到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切实让群众在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中感受到党的声音在身边、党的温暖在身边、美好生活在身边。龙城志愿云平台现在已经测试毕,能够对接群众需求,服务队可以接单,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办正在安排各单位进行志愿者注册、志愿组织注册,近期还要召开培训会进行注册培训,请各单位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带头进行注册,各单位公职人员注册志愿者的比例要达到100%。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开发区)、试点村要精心制定活动计划,精心设计志愿服务活动,经县委研究决定,5月10日集中统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场局要设计一场关于食品案例、假货识别等方面的现场活动,卫健局要设计一场慢性病防治和老年人重点疾病预防方面的活动,并开展体检、义诊服务,教体局、旅文广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县委党校、工青妇都要结合各自职能和群众需求设计老百姓喜欢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5月11日将活动开展情况反馈至文明办。同时上述单位还有其他县直单位,乡镇都要整合好各类资源,5月份开始,结合扶贫入户,将周六确定为“文明实践活动日”,各志愿服务队深入到联系点对接服务,形成常态化,老百姓离不开的志愿服务项目,各单位要拉出志愿服务清单,制定服务计划,落实参加志愿服务人员。每次志愿服务活动都要亮明身份,打出志愿服务旗帜,做好服务记录,营造好宣传氛围。各乡镇、村要认真谋划开展月评好人活动,将农村孝老爱亲的好婆婆、好儿媳、好儿女、好青年等农村正能量典型评选出来,大张旗鼓表彰宣传,推动移风易俗。
三、扎扎实实评估活动效果
黄坤明部长讲话中指出,“如果我们开展的活动不能牢牢扎根脚下的土地,对不上老百姓的口味和喜好,我们的工作花再大的精力、投入再多的资源,也很可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彰,或者应者廖廖、冷冷清清,老百姓不捧场、不买单”,为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每次活动的效果,办好群众急需的事、喜欢的事,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事、闹心的事,用真情温暖人心,靠服务凝聚人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解决思想问题,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对群众实实在在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及时给,包括心理慰藉,县乡干部入户帮老百姓包饺子并没有给他什么,就是一种心灵的支撑。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还有技术的、文化的都要及时给。群众暂时不需要也不迫切需要的,我们还得必须给,那就是理论的灌输和政策的宣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移风易俗等。做好文明实践工作,农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从中央明确的“工作内容”的五句话中有明确体现。就是让农民群众去实践或践行,将多种学习宣讲工作、服务群众的工作和群众的践行融为一体。因此,文明实践要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农民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围绕推动群众有效实践,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探索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需求的接地气、入人心的方式方法, 让农村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