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最美“贤内助”
张玉梅
张玉梅,女,河北卢龙经济开发区郑庄村人。196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
自2006年丈夫李志均担任郑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身为党员的张玉梅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积极配合李志均的各项工作。为了让郑庄村有个良好的发展,丈夫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根据本村情况,多方联系,定计划,跑项目。在郑庄村一无企业二无矿山的情况下,硬是创出了一条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的一条路子,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06年,因村里是第一次搭建大棚,建棚需要的动力线需要拼接改造,建棚用的竹竿需要组织人到外县购买,搭建大棚没有专业技术指导。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李志均面前。为了赶抓农时,尽快组织村民生产,李志均几乎每天不着家,每天在田里忙前忙后,进到家里囫囵的吃口饭,连句话都顾不上说。张玉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分担丈夫的压力,让丈夫一心扑在建棚事情上,少分心多出力,张玉梅不但承包了家里的全部农活,还得照顾80多岁的年迈的婆婆。整个家里的事情自己全部担在肩上。2008年春,一场大风将村里的几户大棚刮塌,村民张志军家里的大棚被夷为平地,大棚竹竿子倒了,塑料布被风撕的四分五裂,成了碎块。满棚的西红柿秧再有十来天就开花了。如今大棚倒塌了,秧苗裸露在寒夜之下,而此时夜间的温度还是乍暖还寒。如不尽快重新建棚,西红柿秧苗将毁于一旦。可是家里的钱都用在建棚之中,妻子王庆兰坐在地旁嚎啕大哭。张玉梅在得知这个情况后,知道李志均还在忙于救灾,自己拿出6000元现金直接送到王庆兰手中,问她够不够,并鼓励她不要灰心,赶快买物资建棚,感动的王庆兰热泪盈眶。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第二天就蒙上了大棚,让损失减少到最小。
2009年,村民张海明在修理大棚竹竿子时,胳膊不慎被电锯割伤,李志均在知道这一情况后,迅速开着自家车拉上张海明就往县医院跑。刚出村,就发现突发雷暴天气。于是李志均急忙给张玉梅打电话,让她帮助张海明家关闭大棚塑料布风口。张玉梅接到电话后说了一声“不用你管了”,就急忙跑到张海明家的地里去关风口,在雷雨到来之前把风口关好了,避免了大棚被风刮塌的危险,但张玉梅却被淋成了落汤鸡,感冒发烧了好几天。
2011年,眼看着村里的大棚蔬菜发展初具规模,村民收入逐年翻番,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可一件事却让李志均寝食难安,由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造成村民销售西红柿没有场地和无处存储,包装用的塑料筐还供应紧缺,造成有的户西红柿来不及包装,损失几十万斤,这直接影响到种植户收入和发展大棚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建设一个蔬菜配送中心和一个塑料筐厂。于是李志均就和妻子商量,能不能投资再建一个蔬菜配送中心和塑料筐厂。一方面解决村民蔬菜销售存储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缓解塑料筐进货难的问题。看可是谁来投资?都下来200多万的资金怎样解决?看着丈夫着急的劲头,想着家里以前过的苦日子和这几年辛辛苦苦搞建筑、做生意积攒的这些钱,张玉梅左右为难。想到丈夫作为村书记,带领大家共同奋斗刚刚取得的这些成绩,张玉梅妥协了,心想自己也是党员,哪能这样斤斤计较?于是她把家里的存款全部拿出来,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秦皇岛绿园蔬菜配送中心”,费用自己摊,却让老百姓无偿使用,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如今,配送中心已经建立8年了,已经帮助老百姓销售西红柿9600多万斤,从未收取百姓一分钱费用,而自己光土地租金和电费等各项费用就花费了四十多万元。
张玉梅在村里孝敬老人、帮扶群众,讲诚信讲礼仪。尊老爱幼、乐助于人。从不贪图任何便宜,受到乡亲们的尊重。村里初建大棚时间,管道安装工人无处吃饭,村集体更是外欠款,张玉梅就自己掏钱管了七八个工人半个多月的饭。每次联系到客户来村里收西红柿,她为了支持丈夫工作都亲自下厨房款待,这些事她从未和村民说过,也至今从未提过一分钱。她自己不但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积极配合丈夫的工作,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是退伍军人、郑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均的“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