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俗称“捏面人儿”,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这些古朴、细腻的面塑作品,出自市级非遗项目卢龙面塑传承人杨建伟之手。在秦皇岛这座旅游城市,他的面塑作品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青睐和欢迎。
在杨建伟的手中,各种颜色的小面团来回转动,经过搓制、揉捏、塑形、上色等十几道工序,一个个形象逼真的人物塑像就生动地跃然“指”上。娴熟的技艺背后,是杨建伟十几年来对面塑这项传统艺术的坚守。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传统文化和技巧的传承,也融入了对当下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杨建伟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面塑情有独钟,儿时看家里老人捏花馍就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就和附近村镇的老艺人学习捏面人,那时的面人仅限于民俗活动中的用品,简单、粗糙审美价值不高,不能满足杨建伟对面塑艺术的热爱。于是,他四处拜师学艺,19岁那年他受到冀东地区著名面塑艺人“面人张”张洪明老师的口传心授,面塑手艺得到极大提高。 杨建伟说,学习面塑,起初就是因为好奇,但是一旦接触上这门传统技艺,他才发现,面塑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杨建伟说:“遇到了好多困难,由于自己美术方面学习能力不足,技术也不好,然后也是买了大量的书籍,从网上找学习资料,也捏了好多东西,每天都会捏二三十个头像,一天都要捏十几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建伟学出了一手面塑的好技法。如今,他的面塑细致入微,形神兼备。“面人杨”塑造了很多传统造像和神话人物,做这些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了解人物性格和神话色彩,使作品形象完整饱满。 杨建伟说:“之前做关公怎么也做不好,然后自己就查阅了好多资料,然后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去更好的了解关公这个人物,把他的那个丹凤眼、卧蚕眉,美髯公特别强壮的山东大汉的气质做出来,更好的展示出他的那种英雄气魄。” 杨建伟很擅长做现场真人塑像,每年夏天他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现场创造面塑作品,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和粉丝,对宣传面塑这项传统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杨建伟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推介秦皇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同时,让游客带着他的小面塑走向世界、全国各方,让大家对秦皇岛留下深刻印象,对卢龙面塑有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要完善我的工作室,然后招收学员,将面塑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杨建伟说。
来源:卢龙发布